检测项目
残肢状况检测:包括残肢有无畸形、皮肤情况、长度、围长、肌力、就近关节活动度、外形、感觉等,以确定残肢的基础条件,判断是否适合装配假肢以及选择何种类型的假肢.
假肢适配性检测:检测假肢接受腔的适合程度、悬吊能力、对线情况,以及假肢的尺寸、重量、稳定性等,确保假肢与残肢良好匹配,穿戴舒适且能发挥正常功能.
康复训练效果检测:对患者在不同阶段的康复训练效果进行检测,如平衡能力、步态、力量、灵活性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,评估康复训练计划的有效性,及时调整训练方案.
心理状况检测:关注患者的心理适应情况,检测是否存在对假肢的抗拒、恐惧、自卑等心理问题,以及通过心理康复训练后患者的心理状态是否有所改善.
检测范围
装配前评估:涉及患者的基本情况、全身状态、其他肢体状况、残肢状况等,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况,为假肢处方和康复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.
假肢制作过程检测:对假肢的基础组件装配、关节与肌肉驱动装置安装、外观装饰等环节进行质量检测,确保假肢的制作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.
装配后评估与训练效果检测:包括临时假肢和永久性假肢的评估,以及假肢装配后的康复训练效果检测,如患者对假肢的使用熟练程度、功能恢复情况、生活自理能力等.
检测仪器
量尺:用于测量残肢的长度、围长等尺寸,以确定残肢的形态和大小,为假肢的适配提供准确数据.
关节活动度测量仪:可精确测量残肢就近关节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度,评估关节功能,为康复训练和假肢设计提供参考.
肌力测试仪:检测残肢肌肉及控制残肢运动的主要肌肉的肌力,了解肌肉力量状况,指导肌力训练计划.
假肢接受腔压力测试仪:测量残肢与接受腔之间的压力分布,确保接受腔的适配性和舒适性,避免局部压力过大导致皮肤问题.
步态分析系统:通过对患者行走时的步态进行分析,包括步幅、步速、关节角度变化等参数,评估假肢的对线和功能,以及患者的行走能力和平衡状况.
假脚疲劳试验机:用于模拟假肢假脚在多次承受一定压力下的使用寿命与性能变化,检测假脚的疲劳效果,为假脚的设计和选材提供依据.
检测方法
观察法:观察患者的残肢外形、皮肤状况、假肢的外观和佩戴情况等,直接获取相关信息,如是否存在畸形、瘢痕、溃疡、假肢磨损等问题.
测量法:使用量尺、关节活动度测量仪、肌力测试仪等仪器对残肢的各项指标进行定量测量,得出准确的数据,为评估和训练提供客观依据.
影像学检查:通过拍摄 X 光片等影像学检查,评估残肢骨结构、假肢对线情况等,如测量骨残端与接受腔底面的距离,判断悬吊能力.
功能测试法:让患者进行各种动作和活动,如站立、行走、上下楼梯、抓取物品等,观察和评估患者使用假肢的功能恢复情况,以及假肢的稳定性、灵活性和控制精度等.
问卷调查法:通过设计问卷,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、对假肢的满意度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主观感受和体验,作为评估康复效果的一部分.
检测标准
GB/T 44425-2024《假肢装配康复训练规程》:这是我国最新发布的国家标准,规定了机构中装配假肢康复训练的一般要求,装配假肢前、后康复训练流程与假肢装配前、后期评估和训练要求,为假肢装配康复训练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和规范.
ISO 10328-2006《假肢 - 下肢假肢结构检验 - 要求和试验方法》: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标准,主要针对下肢假肢的结构检验,包括强度、耐久性、稳定性等方面的要求和试验方法,对我国假肢检测标准的制定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。
ISO 13405-2014《假肢 - 上肢假肢结构检验 - 要求和试验方法》:同样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标准,侧重于上肢假肢的结构检验要求和试验方法,为上肢假肢的检测和评估提供了国际通用的准则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