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、传感器检测的核心范畴
无人机传感器检测覆盖飞行控制全链路,包括:
导航类传感器:IMU(加速度计噪声≤50μg/√Hz)、GPS / 北斗模块(单点定位精度≤2.5 米)、气压计(高度分辨率≤0.1 米);
任务类传感器:视觉摄像头(分辨率≥4K,动态范围≥100dB)、红外热像仪(测温精度 ±2℃)、多光谱传感器(波段配准误差≤1 像素);
环境类传感器:风速计(测量误差≤0.5m/s)、温湿度传感器(湿度精度 ±2% RH)。
二、检测标准与技术要求
国内检测遵循 GB/T 38904-2020《无人机系统安全要求》,要求:
IMU 零偏稳定性:加速度计≤50μg,陀螺仪≤5°/h;
视觉定位系统:光照变化(200-5000lux)时定位误差≤0.3 米;
传感器数据融合:多源数据时间同步误差≤10μs。国际标准如 FAA Part 23 强调冗余设计,要求主备传感器切换时间≤50ms。
三、多维度检测方法解析
采用 "静态校准 + 动态验证 + 场景模拟" 三级体系:
实验室校准
IMU:使用三轴转台进行六位置校准,计算安装误差(俯仰 / 滚转≤0.1°,偏航≤0.5°);
视觉传感器:通过棋盘格标定板校准镜头畸变(径向畸变系数≤0.01,切向畸变≤0.005);
光谱仪:利用标准漫反射板校准反射率精度(误差≤3%)。
动态验证
惯导漂移测试:在 GPS 屏蔽环境飞行 30 分钟,位移偏差≤10 米;
光照适应性:在积分球光源(20-20000lux)下测试图像信噪比(≥30dB)。
场景模拟
振动环境:在 10-2000Hz 频段施加 1g 加速度,监测传感器输出波动(≤0.5% FS);
电磁干扰:在 80MHz-2GHz 场强 100V/m 下,传感器数据跳变频率≤1 次 / 分钟。
四、百检平台的检测方案
百检合作实验室配备高精度校准设备,提供全类型传感器检测服务:
自动化校准系统:集成转台、积分球、光谱辐射计,实现 24 小时无人值守检测,效率提升 40%;
多传感器融合测试:通过硬件在环(HIL)平台模拟复杂场景,验证数据融合算法的输出精度(误差≤0.8%);
行业定制方案:针对测绘无人机,提供 POS 系统检测(时间同步精度≤1μs,姿态角精度≤0.05°)。某巡检无人机厂商通过百检检测发现,其红外传感器在高温环境下测温偏差超标的问题。实验室通过黑体炉校准,发现是传感器散热设计缺陷,优化后测温精度提升至 ±1.5℃,设备故障率下降 60%。
五、传感器使用维护建议
飞行前进行传感器自检,确保 IMU 零漂值在厂家标定范围内;
避免传感器表面污染,视觉镜头建议每次作业后用无水乙醇擦拭;
长期存放时保持环境湿度≤40% RH,定期(每 3 个月)通电校准。